闻千年历史流转,观非遗文化留传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文润启禾暑期实践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贯彻我国关于非遗文化保护宣传政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文润启禾”实践队于7月11日在洛阳市洛宁县陈吴乡下王召小学举办了当地的非遗文化宣讲活动——“非遗竹编”。
来自不同年级的同学和实践队员齐聚一堂,共同参与“非遗竹编”宣传。首先,樊子茹将非遗竹编分为多个模块,用中英双语向同学们介绍了非遗的基本知识,从简单小摆件到到复杂的工艺品,从源远流长的非遗起源和基础简介到纷繁复杂的制作流程和工艺,樊子茹将非遗竹编的“小细节、大风范”展现的淋漓尽致。随后,樊子茹介绍了个别竹编的制作程序,大致有煮竹、盤编制品、雕刻、印花、上色打亮等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向在场同学展示了洛阳非遗竹编的独特之处。
其中,瓷胎竹编更具特色,以精细见长,与其他工艺品不同的是,所用竹丝断面皆为矩形,纤维十分细密,材料只使用竹材表面一层。另外,竹编工艺发展至今,已经过多次创新,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此次活动对于传承非遗文化、促进非遗保护,以及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讲解之外,本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了非遗文化知识竞答环节。樊子茹根据讲解内容,设计了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非遗小问题,其中包括非遗竹编的基本分类以及特色产品,另外,还增加了“附加题”——其他非遗文化知识,通过这种知识问答的方式,逐步加强了同学们对非遗竹编以及中华非遗文化的理解和归属感。
历史流转,非遗流传。非遗文化传承至今,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发展。不断朝着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人民大众的方向而努力,日益实现非遗文化新辉煌。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站所转载图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发布者:网络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ews.gyxinw.com/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