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开展的 2023 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此活动的开展,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普及教育以及金融反诈教育推向了高潮。
下面,我们就结合真实案例,揭秘一个很容易让消费者上当的金 融 诈 骗–平安信用卡征信修复。
平安银行信用卡持卡客户黄某多次致电客服,以家庭困难、没有工作等理由强烈要求银行减免其信用卡债务,并进行征信修复。银行工作人员发现黄某提供的材料有多处疑点,然后向材料有关机构电话核实,对方也否认开具相关材料,于是工作人员向当地警方报案。
经过警方的调查:确认黄某使用伪造材料;确认嫌疑人陈某买卖、使用伪造、变造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违法行为成立。最终,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第(二)项之规定,决定给予陈某行政拘留五日并处罚五百元的行政处罚。
以上案例,就是所谓的平安信用卡征信修复代理中介为了牟取私利,向客户吹嘘他们有能力进行信用卡征信修复的业务,引导不明真相的客户上当受骗,代理中介从中收取高额的代理手续费。
其实,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征信维护”的说法,所有声称合法的、商业的、收费的“征信修复代理”都是骗局,消费者应警惕参与非法的“平安信用卡征信修复”行为,不轻信虚假承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征信修复代理”一般会给消费者造成以下的损失:
非法代理中介诱导消费者支付费用,待收到费用后直接拉黑客户,逃之夭夭。
教唆消费者使用伪造的虚假材料却不告知该行为有违规违法的风险,通过恶意投诉的方式取得利益,阻拦消费者和银行联系,切断客户正常寻找银行表达诉求的渠道。这样一来,客户不仅没有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反而导致资金损失,个人信息泄露,征信遭损,还可能负上法律责任!
在此,平安银行温馨提醒持卡客户:①遇到金融消费纠纷时,应及时向相应的金融机构提出合理诉求,或通过其他合法途径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若不慎已经缴纳所谓的手续费,建议向公安机关报案追回手续费并严惩非法中介;②切勿轻信非法牟利组织的“征信修复”,这些黑产中介打着“代理”名义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存在严重的信息泄露风险隐患;③若存在伙同中介的违法行为,将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切莫轻信平安信用卡征信修复代理中介,远离非法代理维权组织。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本站所转载图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业性质,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发布者:网络编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ews.gyxinw.com/6381.html